老年版     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抚松县民政局创新救助服务模式筑牢困难群众保障网

来源:白山市民政局 日期:2024-08-13 收藏

                                       

  抚松县民政局将“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实现精准救助”作为民政工作创新突破的主攻方向,全面引入“互联网+社会救助”,建设集微信端、手机端、电脑端为一体的抚松县社会救助网上办公平台,构建数字化救助新模式,实现了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的新跨越。

  一是网上申请救助让群众省心省力。搭建微信公众服务号,实现了救助对象足不出户申请低保的便利,凡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可以在公众号里申请低保,抚松县民政局直接通过线上办理,申请提交后,可随时查询进度,查看已提交申请的办理情况,真正打通了服务困难群众申请救助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共接收网上申请低保救助1585件,经审核受理523件,协助113位申请对象进行网上申请,接收线上申请数较以往接受线下申请数增加270%,保证了老百姓的困难诉求可以又快又准的回应。

  二是入户核查手机终端让工作事半功倍。乡镇工作人员过入户核查,通过手机终端,对救助家庭及个人的信息进行采集,手机终端会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自动计算赡养费、月人均收入、差额救助金,无需动笔计算,大幅度减少算数错误,同时启用卫星定位、调查时长、上传照片等技术留痕,实现对救助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管,使县级民政部门足不出户即可客观判断核查结果是否有效。截至目前,抚松县共填写电子行政文书69件,填写完成用时最快的为13分钟,平均完成用时为17.5钟,线上填写完成用时较以往纸质版填写完成用时减少110%,提高了核查精准度的同时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

  三是全流程流水线操作让审批改革落地有声。依托社会救助网上办公平台,细化审核审批流程、动态管理以及规范最低生活保障行政文书,实现救助业务申请、受理、审核、审批、信息核对、变更、退出等流程与网上办公平台流程统一协调、深度融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从个人申请到完成审批最长不超过30个工作日。疫情期间,抚松县民政局在办公平台上对因疫情影响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开辟了疫情期间绿色通道,通过先行救助程序发放救助金及时予以救助。截至目前,抚松县共受理审批低保救助547件,审批完成用时最快的为17天,平均审批完成用时为22天,低保审批完成用时较以往纸质版审批完成用时减少275%,提升老百姓满意度的同时政府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

  四是电子档案让政务管理高效节能。将低保申请对象户口本、身份证及其他相关的困难证明材料全部扫描上传至社会救助网上办公平台,会同入户调查的影像资料按照规定要求制成电子档案。一次上传,终身有效。低保对象定期核查时,仅将有变化的证明更新成电子档案,不再重复提供已有材料,既减轻基层压力又减轻群众负担。上级和相关部门需要查阅档案时,按需求从系统下载打印即可。截至目前,抚松县已对20335个救助对象建立了电子档案库,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特别是文件印刷成本大幅降低,产生的办公经费较以往降低了410%,节省了政府开支的同时促进了节能减排。

  五是“刷脸”验证,规范定期报告工作。为贯彻落实低保对象定期报告制度,抚松县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开发了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功能,改变以往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低保对象需到村(居)委会报告的模式,实行网上登记确认的模式,既优化了群众服务又减轻了基层负担。通过登录微信公众号个人自拍登记和对重病,残疾等行动不便的人员提供上门登记服务,切实为服务对象提供了便利。截至目前,累计为低保对象进行人脸识别验证140000万次,通过率高达99%,其中为住院或瘫痪的低保对象提供872次上门登记服务,为异地就医或就学的低保对象提供2163次远程登记服务,居民办事时间节约84%以上,政务服务空间节约85%以上。

  六是诉求有门,完善重点工作环节。为进一步拓宽普通群众参与评议和监督政府工作的渠道,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抚松县高度重视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群众诉求,大力推行社会救助“互联网+监督”模式,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增加网上政务互动功能,受理公众在线咨询,通过群众在线留言、工作人员及时回复的方式,搭建起公众与政府沟通的新桥梁。同时,公开社会救助流程政策文件,提高公众知晓度,增强社会救助工作实施的透明度。截至目前,累计关注服务号人数达到27163人,公开政策文件54件,接收群众有效留言721条,成功处理699条,网络渠道接收量较以往电话及接访处理量线上涨350%。(张晶晶)

责任编辑:费照宇
初审:    复审:    终审: